“为什么你喜欢文学创作?”当朋友问起时,这看似简单却其实非常刁钻的问题,我从没好好坐下来思考一番。文学对于我而言,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大海茫茫,外面的世界是否也有为它着迷的人存在?
后来约了一名对华文相当有研究的老师在八月二十三日出席了由星洲日报和大众书局于吉隆坡城中城会议中心演讲厅联办的两年一度第十届花踪国际文学研讨会,才发现文学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学问。文学所囊括的东西并非单靠文字的表面可以看得透测,因为文学中的所有方块字流露的除了是你的感情之外,它也可以因天时和地理形势间接与政治及经济画上同等的符号,最重要的是本地马华文学如何能够在拥有三大民族的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将我们共同享有的资产即华文文学继续留给往日的后代都必须成为我们的深思。
这次文坛盛事结合了11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名作家及文学评论家。他们包括了刚在第十届花踪颁奖典礼获得世界文学大奖的聂华苓老师,国际知名文化学者李欧梵老师,著名饮食评论家兼诗人焦桐老师,台湾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的张曼娟老师,曾获第一届花踪世界文学大奖的上海小说家王安忆老师,审美感一流的蒋勋老师,善于收集资料的报告文学家戴晴老师,台湾知名小说家平路老师,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思和老师,风趣幽默的黄子平老师以及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作家李锐老师。
当天一早率先举行的节目是新秀奖颁奖典礼,各位文学爱好者见证了马华文坛所涌现的一众新秀。之后是焦桐老师所主持的新书推介礼。由于所推介的9本新书里,与饮食有关的书籍占了三本,他便畅谈了与美食有关的话题。他表示,年轻时只会尝尽各种美食,直到年老了才懂得珍惜健康。同时,他也向讲究饮食的诗人苏东坡致敬,因为苏东坡精通写诗,画画和饮食,结果他就因不懂得戒食而搞得自己生了一粒痔疮,连各名医都束手无策,使台下笑声连连。他也称赞本地作家郑丁贤老师的三本新书非常值得一看。
紧接在后的是李欧梵老师与大家空同探讨这一届花踪世界文学大奖得主聂华苓老师的著作《三生三世》。李欧梵老师非常欣赏聂华苓老师在书中描述了她母亲的那一句和蜻蜓顽强的生命力那一段故事。他表示聂华苓老师从中国到台湾再到美国生活这段经历和曾经邀请一千名世界各地的作家进行讨论促成了她今天的写作能力。他引用了一名波兰作家的话:“There is no border between us。”即:我们之间没有界限,获得了全场如雷的掌声。
之后便是陈思和老师,李锐老师及平路老师共同探讨关于小说的话题。陈思和老师说聂华苓老师的写作功力已经到了“超越的境界”。平路老师则一直与我们讨论关于人心的复杂,并强调小说家观察必须很细微。李锐老师则讨论近年来花踪参赛作品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无法摆脱文艺腔,把任何觉得优美的句子都放进自己的小说内,因此弄巧反拙,令原本好的作品失去它的味道。他不责怪任何参赛者,因为他从事写作十余年也无法摆脱文艺腔,并告诉我们一名写作人才利用了十余年才能完完全全摆脱文艺腔,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平常人呢?
接着,由张曼娟老师,王安忆老师,黄子平老师主讲散文的讲题。其中张曼娟老师的演讲最令人折服。她是众多作家当中唯一一个站起来演说的作家,并有礼貌地介绍自己与在座两位作家。她表示因为创作《海水正蓝》这本小说令到所有读者爱张曼娟也是这本书,恨张曼娟也是这本书。因此,这令她一度害怕写小说,才尝试写散文。自从她写小说再也没人批评她了,因此她后悔当初没改个笔名,以至所有听到张曼娟的名字都会联想起《海水正蓝》。她也提及了一些台湾前辈的作家如三毛和席慕蓉。她也敬佩苏东坡,因为他被人贬官依然乐在其中。王安忆老师则表示她见到马华文学能在马来西亚这个华文语言被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中拥有这样的一个水准感到惊喜。黄子平老师则告诉各位语言是我们共同的资产,也奉劝我们的作品最好都是属于原创,并以幽默的说话技巧告诉我们在作品中少用成语。他最经典利用那句:“你是美女!你全家都是美女”来讽刺一个中国人利用“美女”来马人,更指一名北京作家不惜搭飞机到新加坡纠正当地人的“宵夜”为“夜宵”。
之后,戴晴老师和焦桐老师主讲报告文学。戴晴老师指出报告文学创作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采访与收集数据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报告文学。身为本届花踪报告文学决审,她就因为到马六甲旅行时碰见著名的本地作家欧阳珊并一起游览那儿的历史遗迹才将手中的那一张评审票投给一部描绘马六甲的报告文学,才协助那部作品得奖。焦桐老师则表示他非常心痛因为他心仪的一位参赛者的作品无法得奖,因为那部作品的文笔是众作品之最,可惜因描绘得不够透彻而被逼落选。他们俩还谈了许多毛泽东时代与天安门事件的情景。焦桐老师趁机讽刺一名不准业的台湾记者:“天安门发生的时候,我朋友在天安门进行采访工作,可惜被人从后面射了一枪,还打破了他两颗门牙。同一天,在台湾一名记者告诉大家他到现场进行采访,可惜后天却被人踢爆他是利用声效在距离天安门很远的地方进行所谓的‘采访’。”
之后便是蒋勋老师和李欧梵老师主讲‘诗’的环节。蒋勋老师字字珠玑,口沫横飞,不失为审美观一流的大师。他表示诗比散文和小说面临的挑战是最大,尽管它很短,因为一首好诗
需要的是韵律,节奏感和适当的词,有别于李锐老师主张的“摆脱文艺腔”。他也表示诗和散文的模式接近,因为在散文中,一个有节奏感的句子将会琅琅上口,即使文盲的人也会朗诵,这就是诗的美。他也指出王维,李白与杜甫三人的写诗风格和获得不同称号的原因。李白是诗仙,因为他那种忘我的境界,宁可和月亮喝酒也不要和凡人喝。杜甫是诗圣,因为他懂得体谅困苦的人民,才会创出一句诗,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王维是诗佛,因为他被人贬官后两袖清风生活在田园写诗,也拥有一些佛家学问。当王维站在自己的角度观看杜甫,他可能会嘲笑杜甫为何须劳动自己观察民情。当杜甫站在自己的角度观看李白和王维,他可能会觉得他们两太浪费时间了。那么,请问你如何去评价谁是好,谁是坏?不能,只因为当他们三人的诗结合起来,才是当代文学一个最完美的配搭,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必须站在不同的角度观看东西。蒋勋先生也表示他年轻是比较喜欢李白,因为李白的诗较倾向于潇洒的作风,但当他年长了,他才发现他喜欢杜甫,因为他发觉杜甫观察东西的写作手法比较适合年长了的自己。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达至一定的年龄,他对于一些东西会自然而然地领悟。就如他的以前的学生不了解他说解释的一些诗,直到一天,一位学生传了封短讯给他,写着:“谢谢老师,我终于明白了你叫的一句诗,那就是无缘对面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令观众笑了好久。之后他表示,诗,就是历史的停格,就是把那一瞬间记录下来的一个文体。他又表示,虽然很多诗人成名后就停笔了,作品可能只有几行字,但其实对于那些他们而言,这已经是非常足够,尽管再多的人求他们继续写作,但诗人们无需强迫自己来迎合他人。
最后是与观众交流环节。在这环节中,作家们提到了一代传奇女作家戴爱玲。话说曾经有传言指戴爱玲拥有未发表的英文文章,结果有观众发问可不可利用双语写小说呢?作家们说拥有双语的掌握能力时候,那会对你的作品产生一种新元素,有异于他人的风格,但是还是利用但语言写作较好。之后有听众发问若一篇作品的文笔是好的,但它却蕴含着许多不好的内容,那这是不是一部好的作品呢?结果作家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金瓶梅》。其实这部作品反映了当代的政治风气,尽管拥有一些露骨的情节,但对于许多人而言,也是不失为一看的小说。
看着手腕的手表,已经不早了,第十届花踪国际文学研讨会圆满结束,我踏着轻快的脚步到车站搭车回家,在我心中乃一丝丝甜蜜,因为我已成功寻觅为何喜欢文学创作的理由,那就是我希望我能成为华文文坛的一份子,尽管要成为好像那11名成绩斐然的作家不容易,但我会努力,继续摸索前进,文学是我唯一可以享受及表达自我的管道。
“有海水之处就有华人,有华人之处就有花踪”,
我热爱文学,也热爱花踪。
(谁在乎文学?)
(用了一百五十块买他们的书)